临边与洞口作业
简单来说,临边作业和洞口作业都是在建筑施工(或其他高空作业)中,容易发生人员或物料高空坠落的危险作业类型。它们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。
简单来说,临边作业和洞口作业都是在建筑施工(或其他高空作业)中,容易发生人员或物料高空坠落的危险作业类型。它们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。
一、临边作业
1. 定义:
临边作业是指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厘米时,在临空一侧进行的高处作业。
“临边”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 “边缘” ,即施工现场中没有任何遮挡的、容易掉下去的边沿地带。
2. 常见场景与例子:
基坑周边:挖好的基础坑、槽、沟的边缘。
阳台周边:尚未安装栏杆或窗扇的阳台边。
楼板周边:无墙体的楼板边缘,特别是楼梯口、电梯井口的周边。
屋面周边:建筑物顶层的边缘。
脚手架周边:脚手架的操作平台外侧边。
斜道周边:上下施工区域的斜坡通道的两侧边。
核心特征: 有一条明确的“边”,人员可能从这条“边”坠落。
二、洞口作业
1. 定义:
洞口作业是指在水平或垂直面上存在的孔、洞、口旁边进行的作业,人员或物料有从这些开口处坠落的危险。
这些洞口可能通向地面或其他楼层。
2. 常见场景与例子(按大小和形状区分):
水平洞口(楼面、地面洞口):
小型洞口:短边尺寸小于40厘米的洞口(如预留的管道口、测量孔洞)。
大型洞口:短边尺寸大于等于40厘米的洞口(如设备吊装口、楼梯口、电梯井口、通风口)。
垂直洞口(墙面等竖向洞口):
如电梯门洞、尚未安装窗户的窗洞、施工通道入口等。
核心特征: 有一个“口”或“洞”,人员或物料可能掉进这个“洞”里。
三、两者的联系与区别
临边作业 |
洞口作业 |
|
危险形式 |
从边缘 坠落 |
从开口 坠入 |
几何形态 |
通常是线状的(一条边) |
通常是面状的(一个孔洞) |
典型例子 |
屋顶边缘、阳台边、基坑边 |
电梯井口、楼梯口、预留的管道井口 |
联系 |
两者都属于高处作业,是施工现场高空坠落的主要风险源,其安全防护措施(如设置护栏、盖板、安全网等)有许多共通之处。 |
|
四、安全防护措施(非常重要!)
为了防止临边和洞口作业发生事故,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,通常遵循以下层级:
1. 消除隐患(shou选):通过设计或施工计划,尽量避免或减少临边和洞口的产生。
2. 设置防护设施(核心):
防护栏杆:在临边和大型洞口周围,必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,由上、中、下三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,高度不低于1.2米,并挂设安全立网。
盖板覆盖:对水平洞口,应采用坚实的盖板(如钢板、木枋混凝土盖板)予以覆盖,盖板应能防止挪动和移位。
安全网:在电梯井、管道井等竖向洞口内,每隔两层(不超过10米)设置一道安全平网。
栅门:对楼梯口、电梯井口等,应设置固定的栅门,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厘米。
3.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(PPE):在无法完全靠设施防护的情况下,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并系挂好安全带和人体防坠器。
4. 警示标志:在所有的临边和洞口附近,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,如“当心坠落”、“危险”等标牌,提醒人员注意安全。
5. 安全教育与监督: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,并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。
临边作业和洞口作业是建筑施工中两大主要的高空坠落风险源。临边关乎“掉下去”,洞口关乎“掉进去”。识别它们的存在并采取牢固、有效的防护措施,是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。任何在这些区域的工作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。